启发式算法里RRT的详尽剖析及Python实践

深度解析启发式算法中的RRT及Python实现

文章引言

此篇文章是博主在研习人工智能领域时,用于自身学习、研讨或品鉴而记录的学习笔记,依据博主对相关领域的理解予以撰写。文章归类于👉启发式算法专栏:【启发式算法】(8)---《RRT算法详细介绍(Python)》

一、RRT算法的核心思想

RRT的核心要义是借助在空间里随机抽取采样点,逐步构建起树形结构的搜索树,以此高效探寻空间并找寻从起始点到终点的可行路径。RRT侧重于迅速探索尚未涉足的空间区域,进而全面覆盖整个搜索空间。

二、基本流程

输入内容:

包含起点 q_start、终点 q_goal、空间约束(例如障碍物、边界等)、最大迭代次数 N 以及步长 Δq

具体步骤:

  1. 初始化一棵树 T,树的根节点为起点 q_start
  2. 每一次迭代操作:
  3. 随机获取一个采样点 q_rand(可能完全随机,也可能以一定概率采样为 q_goal,此为“目标偏向”)。
  4. 在树中找出离 q_rand 最近的节点 q_nearest
  5. q_nearest 朝着 q_rand 移动固定步长 Δq,得到新节点 q_new
  6. q_new 不在障碍物区域内,将其加入树中,并把其父节点设为 q_nearest
  7. q_newq_goal 很近,可认为已找到可行路径。
  8. 若找到路径,沿父节点回溯获取路径;否则直到达到最大迭代次数。

三、RRT算法伪代码

def RRT(q_start, q_goal, N, Δq):
    T = Tree(q_start)
    for i in range(N):
        q_rand = random_sample()
        q_nearest = nearest_node(T, q_rand)
        q_new = steer(q_nearest, q_rand, Δq)
        if is_valid(q_nearest, q_new):
            T.add_node(q_new, parent=q_nearest)
            if distance(q_new, q_goal) < threshold:
                return extract_path(T, q_new)
    return failure

[Python] RRT算法实现

下面提供一个简化版的Python实现示例,并配合图示说明RRT的执行过程。

"""《RRT算法》
    时间:2025.06.16
    作者:不去幼儿园
"""
import numpy as np
import matplotlib.pyplot as plt
import random

class Node:
    def __init__(self, x, y):
        self.x = x
        self.y = y
        self.parent = None

def distance(n1, n2):
    return np.hypot(n1.x - n2.x, n1.y - n2.y)

def get_random_node(goal_sample_rate, goal):
    if random.random() < goal_sample_rate:
        return Node(goal.x, goal.y)
    return Node(random.uniform(0, 100), random.uniform(0, 100))

def steer(from_node, to_node, extend_length=5.0):
    dist = distance(from_node, to_node)
    theta = np.arctan2(to_node.y - from_node.y, to_node.x - from_node.x)
    new_x = from_node.x + extend_length * np.cos(theta)
    new_y = from_node.y + extend_length * np.sin(theta)
    new_node = Node(new_x, new_y)
    new_node.parent = from_node
    return new_node

def is_collision(node):
    # 简化处理:假设无障碍物
    return False

def rrt(start, goal, max_iter=500, goal_sample_rate=0.05):
    nodes = [start]
    for _ in range(max_iter):
        rnd = get_random_node(goal_sample_rate, goal)
        nearest = min(nodes, key=lambda n: distance(n, rnd))
        new_node = steer(nearest, rnd)

        if not is_collision(new_node):
            nodes.append(new_node)
            if distance(new_node, goal) < 5.0:
                goal.parent = new_node
                nodes.append(goal)
                break
    return nodes

def draw_path(last_node):
    path = []
    node = last_node
    while node:
        path.append((node.x, node.y))
        node = node.parent
    path = path[::-1]
    plt.plot([x for x, y in path], [y for x, y in path], '-r')

def draw_tree(nodes):
    for node in nodes:
        if node.parent:
            plt.plot([node.x, node.parent.x], [node.y, node.parent.y], '-g')

start = Node(10, 10)
goal = Node(90, 90)

nodes = rrt(start, goal)
draw_tree(nodes)
draw_path(goal)
plt.plot(start.x, start.y, "bs", label="Start")
plt.plot(goal.x, goal.y, "gs", label="Goal")
plt.legend()
plt.grid(True)
plt.axis([0, 100, 0, 100])
plt.title("RRT Path Planning (No Obstacles)")
plt.show()

有博主提供了更完善的RRT算法,可在以下github库中查看:RRT算法

[Results] 运行结果

图示说明:

运行上述代码后会呈现出如下效果:绿色的线条代表RRT生成的搜索树结构,红色路径是最终从起点到终点规划出的路径,蓝色标记起点,绿色标记终点。

<p>启发式算法里RRT的详尽剖析及Python实践</p>

[Notice] 注意事项

  • 每一步都是从树中最近的节点朝着随机点延伸。
  • 最终形成一条连接起点到终点的路径。
  • 可在is_collision()中添加障碍物检测逻辑来模拟真实环境。
# 环境配置
Python                  3.11.5
torch                   2.1.0
torchvision             0.16.0
gym                     0.26.2

四、RRT的特点

优点:

  • 非常适合高维空间的路径规划。
  • 易于实现。
  • 对复杂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。

缺点:

  • 路径并非最优,常呈“锯齿状”。
  • 随机性较强,规划时间不稳定。
  • 在障碍物密集区域效果欠佳。

五、改进版本:RRT*

RRT*(RRT Star)是RRT的优化版本,引入了“路径优化”机制:每次加入新节点时,不仅连接最近点,还会尝试重新连接周围节点以获取更短路径,理论上可得到渐近最优解。

六、应用场景

  • 机器人路径规划
  • 无人机自主导航
  • 自动驾驶车辆的避障与路径生成
  • 多自由度机械臂的运动规划

更多启发式算法文章,可前往:【启发式算法】专栏

博客系博主自用笔记,若有误导深表歉意。文章若有不当之处,还望理解与指正。因部分文字、图片等源于互联网,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若涉及相关争议,请联系博主删除。如有错误、疑问及侵权,欢迎评论留言联系作者,或添加VX:Rainbook_2 联系作者。✨

文章整理自互联网,只做测试使用。发布者:Lomu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t1024doc.com/12734.html

(0)
LomuLomu
上一篇 2025 年 7 月 4 日
下一篇 2025 年 7 月 4 日

相关推荐

  • 基于ABP框架与Entity Framework(非Core版)和MySQL的大数据分页查询优化方案

    在利用ABP框架整合Entity Framework(非Core版)和MySQL处理海量数据分页查询时,需要针对MySQL的特性与EF的分页功能进行深度优化。以下为详细的实现策略与技术要点: 一、摒弃传统分页方式传统的Skip().Take()方法在EF中会被转换为LIMIT OFFSET语法,当处理百万级数据时性能表现极差。优化方案包括:1. 主键/唯一键…

    未分类 2025 年 5 月 11 日
    17000
  • 2025年最新DataGrip激活码与永久破解教程(支持2099年)

    本方法适用于JetBrains全家桶,包括DataGrip、PyCharm、IDEA、Goland等开发工具! 先展示最新DataGrip版本成功破解的截图,可以看到已经完美激活到2099年! 下面用详细的图文教程,一步步教你如何将DataGrip激活至2099年。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最新版本,也兼容所有旧版DataGrip! Windows/Mac/Lin…

    DataGrip激活码 2025 年 8 月 2 日
    5100
  • 2024 WebStorm最新激活码,WebStorm永久免费激活码2025-01-21 更新

    WebStorm 2024最新激活码 以下是最新的WebStorm激活码,更新时间:2025-01-21 🔑 激活码使用说明 1️⃣ 复制下方激活码 2️⃣ 打开 WebStorm 软件 3️⃣ 在菜单栏中选择 Help -> Register 4️⃣ 选择 Activation Code 5️⃣ 粘贴激活码,点击 Activate ⚠️ 必看!必看! 🔥 …

    2025 年 1 月 21 日
    49600
  • Microi 吾码与 JavaScript:前端低代码平台的强大组合

    目录 一、引言 二、Microi 吾码概述 三、JavaScript 在 Microi 吾码前端开发中的应用 (一)前端 V8 引擎与 JavaScript (二)接口引擎与 JavaScript 四、JavaScript 在 Microi 吾码后端开发中的协同 (一)与 C# 后端框架的交互 (二)利用 gRPC 实现跨语言通信 五、Microi 吾码中 …

    2025 年 1 月 1 日
    38800
  • 华为OD机试E卷 –游戏分组–24年OD统一考试(Java & JS & Python & C & C++)

    文章目录 题目描述 输入描述 输出描述 用例 题目解析 Js算法源码 python算法源码 java算法源码 c++算法源码 c算法源码 题目描述 部门准备举办一场王者荣耀表演赛,有 10 名游戏爱好者参与,分为两队,每队 5 人。每位参与者都有一个评分,代表着他的游戏水平。为了表演赛尽可能精彩,我们需要把 10 名参赛者分为示例尽量相近的两队。一队的实力可…

    未分类 2025 年 1 月 5 日
    51400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400-800-88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件:admin@example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